星期

2020年07月31日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教育,把一切的未来交给一切的人

2020-07-31 15:45:45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教育,把一切的未来交给一切的人

未来呼啸而至。教育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正在起势。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因时而生,呼应着教育的大变革和培养时代新人的需求。

未来学校的定义是什么?未来学习有哪些特征?未来课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重构未来学习路径?未来学校的建设关乎学校课程创新、学习方式变革、学习空间构建、教育技术创新、学校组织形态变革……

《教育家》特邀多位中小学名校长,共同构想“未来学校”,畅谈”未来教育”。今日推出系列文章第2篇。

作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

2018年,我写过一篇《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文中谈到,面对未来教育,学校要有新作为,结合国家要求及国际视野,从价值观塑造、儿童个性呵护、新技术撬动教学等方面推动学校变革。今日再谈未来学校,我想一定离不开前面这几点,但这几点的落脚点最终还要体现在未来“什么样”上。

未来学校究竟是什么样?我的眼前浮现了这样两个场景。

一个场景是改革开放前,小学我在低矮的草房里上课。上午临聘老师给我们讲课,下午带我们到田间“抓革命、促生产”。没有人关注个体的“我”和童年的“我们”究竟该怎样成长。勤奋的爸爸和会讲故事的妈妈,以及对我们经常讲“忆苦思甜”的老大爷,好像填补了小学的“知识”。也许童年的田野小河与大山森林的陪伴,给了我生命清新的氧吧,过滤了一些杂质,葆有了对世界神秘的想象和生命的原动力。

我一直以我的童年为傲,因为我的童年充满了好奇与想象,我一直憧憬着山那边还有什么,那个未来的“我”什么样。即便如此,我童年的未来想象也就是女战士或是女教师……有确定性,没有更多可能性。我感觉,童年的视域就是你的视野,就会影响你的“视界”。

另一个场景是2019年,清华附小六年级396位毕业生的毕业试卷有一道“2049年的你”的题目。同学们有的想成为学者,有的想成为运动员,成为教师、插花家、动物驯养员、程序设计员,还有几十位同学不确定,因为他们说未来还不确定。

从这一届成志梦想的多元中,我发现,既有我们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有个体独特的创新梦想,既有时代弄潮儿的担当,也有普通人默默支撑的背影。“成为华为海思的员工”——这是六年级的来欣滢在毕业试卷上写下的人生规划。她知道,海思公司,孤独地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来欣滢有这样的梦想,正是成志教育理想与抱负、意志与品质、实践与行动的强大感召,让她看见了未来的自己。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教育,把一切的未来交给一切的人

这两幕场景,我印象深刻。生活在校园中的他们,和我一样有确定性,把梦想种子播撒在生命土壤中,对自己负责,但他们比我更心怀高远、志向远大。令我敬佩的是,我的梦想就是成为我看见的大人的样子,而他们的梦想有更多的可能性,超越了自己的视野,超越了当下的“看得见”。

我特别欣赏梦想不确定的几十位同学。不确定,并不是没有理想,而是充满期待与遐想——未来还有我们不知道的职业或事业呢!令我沉思的是,在充满丰富挑战和多种困难的未来,今天的儿童一定会遭遇比我童年更多的难题和麻烦,眼前的选择似乎繁花似锦,但如何不忘初心,清醒理性,让梦想紧贴地面行走,可能才是最大的人生课题。

改革开放的中国未来必将更开放。社会在变,儿童自然也在变,所以学校必须与时俱进。如果学校重复我当年,是可怕与可悲的。所以,今天的学校必须给儿童装上丰富的憧憬与持续发展的动能。你给儿童怎样的价值观,他们未来的方向就不会轻易拐弯;你给儿童怎样的坚毅,他们的品格就经得起岁月摔打越发光亮。

不过,即便你给了这些,未来还是不可预测的,会超越我们的想象和预期。所以,此刻,让我们放下脚步,静静想想,把学校的功能放在更大的空间范围里去考量,试着把未来当作一个正方体或一个球,从上下、左右、前后多个维度试着去思考。

向上看,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它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全局出发,面向未来描绘了教育发展的图景,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规划中强调,教育要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和现代性,要有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

往后看,过去的100年、200年、300年、400年——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了《大教学论》,提出“把一切的知识教给一切的人”。

往前看,未来的5年、10年、15年、25年,一直看到2049,甚至更远……

向下看,是我们的基础。400年的教育方式我们改了多少?而今互联网带来的是你原来的教育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原来的社会需求已被现在的技术发展超越。所以我们必须调整与改变。

再往左右看,从国内和国际的对比看,可以说,教育领域的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竞赛;从教育社会功能的角度去看,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间有合作也有竞争,这种竞争中国教育躲不开。我们要培养出在世界上能够支撑教育强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人才,才能在全社会起到引领作用。这就要求教育要具备全球视野,及时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教育,把一切的未来交给一切的人

或许,指向未来,要把“把一切的知识教给一切的人”改变为“把一切的未来交给一切的人”。一切的人都走向一切的未来,才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时代与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中,超越过去基本教育范式,走向能适应和创造未来的学校和教育。

这便让我想到了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让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每一个都重要,每一个都是自己学习成志的主人。儿童能立足学校,就能立足社会,立足未来。这就是基于人的教育,基于人的志向,走向未来的“为聪慧与高尚”的教育。而这一定是从知识本位转向了人本位。以“志”引领儿童发展,作为其必备品格的统领、关键能力的撬动,前后上下甚至左右推进——例如纵向贯通,构筑符合儿童身心规律的“启程-知行-修远”学段三进阶;横向联动,构建学科和活动育人的“1+X课程”;纵横整合,组建以经典阅读与成志人物为轴线的主题课程群的实践路径。最后通过学校过程性数据诊断,以及关键事件归因考量学校自身教育的社会贡献与未来资本。

写到这里,关于未来学校的样子,似乎有一点模糊的影像。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学校的重要特点是基于儿童开放——开放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重要组织基地,也就是说,无论未来时光怎样拉长,我坚信,清华附小不变的,是努力把一切未来变成美好事物的集散地,努力让一切的儿童在保持其天资与性情的基础上,适性扬才,调动与发展儿童内生机制,在这里形成健全人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能够适应并引领未来的全面发展而又彰显独特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未来之人。

这就是在不确定的未来,清华附小或是更多学校教育使命的确定性。我们可能无法从细节上描述未来学校的样子,那些将在未来一一呈现的物理的空间、技术条件等等,那些变化会超出我们今天的视野,但我们所实践的成志教育,在历史的磨砺和时光的雕刻中,只为了一个目的而来,那就是为了更美好的中国。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教育,把一切的未来交给一切的人

这是学校在过去百余年的历史中日益清晰的主线。而我们也将是这绵延向未来的链条上的一环。这是我们未来学校的归属,我们“刚毅坚卓”,我们“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我们“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人生,而是为了脚下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为了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福祉。

我们愿意用这句话来概括我们的愿望:成志教育,为了更美好的中国。我们期待把这句话镌刻到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无论选择怎样的未来、怎样的人生,都有一个风雨都无法撼动的基石。这将时刻塑造着孩子的格局与视野。

“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清华附小在过去100年里,努力培育自己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在未来的时空里,附小人应该具有更高远的目标,设计自己的战略规划,做好自己在中国基础教育、在世界教育中的新定位。

昨夜还没过去,明天早就到来。儿童在他们的生活探索中,向我们展示出生活里那些丰沛的希望和多姿多彩的可能性,以及生活必将更加美好的愿景。于是,未来不仅仅是一切的老师带领一切的儿童憧憬地方,更是我们要为之奋斗一切、接受一切挑战,使之朝向一切美好的地方。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教育,把一切的未来交给一切的人

— END —


推荐阅读:edge浏览器